画时圆写时方谜题怎么解?朝代对应线索哪里查?

《我在论坛跟人互怼三天三夜 竟是为一盏灯笼上的谜题?》

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?前两天我在老城墙根底下的庙会遇见个贼离谱的场面——有个摊主把LED发光灯笼挂得像九连环似的,底下一圈老爷们抄着手机对着搜题软件狂啃指甲,当代电子科技与千年古谜题的魔幻对决。

我就是这个时候被死党拽过去的。”老张快来!这题跟你专业对口!”我甫一抬头就和泛着荧光绿的灯谜贴打了个照面,”画时圆来写时方,冬时短来夏时长——老弟真传在人间”。手比脑子快当场秒了个”日”字,转念却被落款那串”唐伯虎补壁”激得抓心挠肝。

要说这个谜,放在现代真是再简单不过。A4纸上画太阳准保是个圆,写”日”字又方方正正。但回溯到明朝文艺圈大佬唐寅那会儿,敢在游园会上挂这种灯谜的主儿,多半要被当朝大儒们集体哄笑——这不跟猜”一字九横六竖”的”晶”字似的,看不出半点谜面上的巧思!

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被套中了逻辑陷阱:既然题目叫”唐伯虎补壁”,保不齐是借古人之名玩新花样。连夜翻出箱底的《射虎必备:中国历代谜语辑录》,查宋元卷时倒吸一口冷气——原来这谜底根本就不是穿越文,早被宋朝人玩烂了!

系统跟你们唠唠破解套路:

第一步解剖题干法:目标字形必然同时具备”圆”与”方”两种特性。书画创作时的形态差异往往藏着解谜密钥——比如磨墨的砚台写成”石”字显然不够味,而甲骨文里的”日”字本就是圆形符号演变来的。

第二步代入现实场景:清晨开门看见太阳是半圆,中午当空烈日则像个大火球。这等日常意象若往字源上套,才会浮现”横平竖直框架显,阴阳更迭内藏玄”的趣味。

更有意思的是这道题隐藏的朝代彩蛋。去年西安博物院特展的《笔墨春秋》单元里,明宣宗时期的竹骨描金扇面上就出现了类似谜题,不过人家后面还接了一段”要问何人添一笔,子牙垂钓渭水旁”。合着还是连续剧式谜题,得猜出”日”+”丶”组成的”旦”字才算通关。

这时候重点来了,想挖掘这类朝代专属线索该往哪儿刨?

1.各省博物馆官网的”数字文物”板块简直宝藏,像湖北省博去年新增的简牍数据库,连秦代佣书吏随手涂鸦的谜语草稿都有高清扫描

2.专业啃古籍的绝对要收藏”殆知阁”和”书格”两个站点,《艺文类聚》《太平广记》里随手就能捞出唐代酒令里的原创灯谜

3.实在懒癌发作的兄dei,推荐直接杀到曲阜孔庙隔壁的谜语文创馆,那里每季度轮换的互动灯谜墙,连谜题对应的年代和典故出处都帮你标得清清楚楚

举个实战案例:前阵子有网友扒出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八回里宋江在浔阳楼题的藏头诗,有人发现墙上隐约可见”四边静”的谜面痕迹。结果在《东京梦华录》的夜市篇果然找到对应记载——两宋时期的酒肆专门雇佣”商谜先生”,墙上这种半截谜题专供熟客续写,活脱脱古代版的论坛跟帖!

再比如玩《卧龙》时看到NPC念叨”寒光照铁衣”,顺着查东汉乐府竟发现原始出处藏着武器谜题。所以说搞游戏考据的大佬们,十个里有八个都是被灯谜训练出来的文物猎人。

以后刷短视频要再看见野史号扯什么”唐伯虎灯谜让当代人汗颜”,咱直接甩个宋代孤本封面上去:看见没?千年老祖宗玩剩下的梗,在座各位都是弟弟!

FAQ时间

Q1:这个灯谜最早出现在哪本文献?
A:南宋《武林旧事》”灯品”篇明确记载临安夜市悬挂”日月谜”,但在北宋《事物纪原》中已出现类似谜面的酒令玩法。

Q2:小学生适合玩这类古代谜语吗?
A:必须安利中华书局《给孩子的字谜漫游记》,附带AR功能的甲骨文卡片堪称寓教于乐神器。

Q3:想系统学习灯谜该买什么书?
A:首推《中华谜语大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,配合央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灯谜特辑下饭效果更佳。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    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