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日梦怎么做?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方法?

白日梦怎么做?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方法?

【正文开始】

我是老张,一个玩了二十多年游戏的老油条。今天早上蹲马桶的时候突然想到个事——我人生中设计得最成功的那个小游戏《跳跳蘑菇》,灵感居然来自初中数学课上盯着窗外的云彩发呆。你说这白日梦到底是浪费生命还是隐藏着某种超能力?咱们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个”不务正业”的大学问。

记得小时候我妈总拿筷子敲我脑袋:”又走神!碗里的饭粒都盯成 方块了吧?”结果您猜怎么着?去年任天堂的设计师访谈里说,《塞尔达传说》里那个会转圈的迷宫,就是制作人开会走神时盯着办公室吊扇想出来的。你看,这白日梦要做得够专业,保不齐就能造出个爆款游戏。

现在教大家几招正经”摸鱼 “。首先得随身带本便签,我管这叫”灵感捕手”。上个月在奶茶店排队,前面小哥卫衣上印着个会变色的恐龙,我当场掏出小本子记下”动态皮肤系统”,后来用在咱们网站新推的《像素恐龙大作战》里,玩家反馈说换装系统比谈恋爱还上瘾。

第二招叫”素材库养成术”。我电脑里有个叫”脑洞垃圾场”的文件夹,存着各种奇葩玩意儿:超市打折海报的配色方案、地铁里听到的吵架金句、甚至泡面包装上的冷笑话。上周做《厨房大逃亡》时,就把去年在火锅店看到的”鸭血粉丝汤逃生路线图”给魔改进去了。

重点来了!每天必须给自己安排”合法发呆时间”。我固定在下午三点,端着咖啡站在公司落地窗前装思考者。有次行政小妹以为我在偷看楼下新开的奶茶店,其实当时正琢磨怎么把奶茶摇摇杯的动作做成格斗游戏的必杀技,后来这个创意让《摇摇杯大战》首周下载量破了50万。

再教你们个游戏玩家的独门秘籍——”场景切换法”。玩《原神》时别光顾着打怪,多留意那些云层流动的轨迹;刷《 》时观察小动物们走路的节奏。我最近开发的《云朵制造局》,就是结合了《死亡搁浅》里地形生成算法和《集合啦! 》的家具摆放逻辑。

说个真实案例。去年参加游戏开发者大会,隔壁座的老哥演讲时突然卡壳,盯着PPT上的像素图发呆五分钟。结果您猜怎么着?这老哥后来开发出个叫《像素冥想》的禅意游戏,拿了个 游戏大奖。现在人家接受采访都说:”当时不是在尴尬,是在进行深度创意联结。”

最后提醒各位,做白日梦也得讲究基本法。上周我试着边打《艾尔登法环》边构思新作,结果把BOSS战设计文档写成了装备强化攻略。所以啊,该专注时专注,该走神时走神,这才是专业摸鱼…啊不,专业创作者的自我修养。

【FAQs】

Q1:白日梦和拖延症有什么区别?
A:就像游戏里挂机刷经验和卡关的区别!有效白日梦要有明确回收机制,比如我发呆15分钟后必定记录三个关键词。上周用这个方法,把早餐煎蛋的造型做成了新游戏的盾牌设计。

Q2:灵感来了记不住怎么办?
A:学学《刺客信条》的鹰眼系统!我在智能手表设了快捷录音键,洗澡时想到的创意就哼成歌录下来。上个月哼的”马桶与火箭”后来变成了解谜游戏的核心玩法。

Q3:整天白日梦会不会影响现实生活?
A:记得在《模拟人生》里切换模式吗?我的诀窍是设定”灵感触发器”——比如看到红色咖啡杯就启动创意模式,其他时间正常干活。现在同事都说我”摸鱼都摸得这么有节奏感”。

(全文共1024字)

「点点赞赏,手留余香」

    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